【诺石医考】执业药师《西药综》知识点:类风湿关节炎

2023-04-08

类风湿关节炎

类风湿关节炎(RA)主要临床表现为晨僵,病变关节僵硬活动受限,晨起时明显,持续时间往往超过1小时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调早期治疗、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方案。常用药物包括:

1、DMARDs(抗风湿药)

(1)不具备即刻止痛及抗炎作用,但有改善及延缓病情进展的疗效;

(2)首选甲氨蝶呤,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,也可选用柳氮磺吡啶、羟氯喹;

(3)患者存在甲氨蝶呤(MTX)禁忌时,可改用来氟米特、柳氮磺吡啶。

(4)甲氨蝶呤常用剂量为:7.5~25 mg/w;常见不良反应:恶心、口炎、腹泻;少见骨髓抑制、听力损害、肺间质病变;服药期间应适当补充叶酸,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。

(5)氯喹、羟氯喹:起效慢,至少连服 6 个月后才能宣布无效;有蓄积作用,易沉淀于视网膜,引起失明,服药半年查眼底;

(6)环孢素,常见不良反应为:高血压、肝肾毒性、神经系统损害、齿龈增生;

(7)柳氮磺吡啶:4~8 周起效,磺胺过敏者禁用。

2、NSAIDs,用药原则:个体化;避免同时选用≥2种NSAIDs;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短的NSAIDs,有溃疡病史的老年人,宜服用选择性COX-2抑制剂(尼美舒利、塞来昔布)。

3、糖皮质激素

(1)不得单用激素,应同时服用 DMARDs;

(2)激素治疗 RA 的原则:①尽可能(小)剂量、短期使用;②治疗过程中,注意补充钙剂及维生素 D 以防止骨质疏松;③应监测血压及血糖变化。

(3)关节腔注射激素 1 年内不宜超过 3~4 次。


分享